李健:中国低空经济远期有望达到10万亿市场规模 成为全球最大的eVTOL/UAM单一市场29
8月2日,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、鹏城实验室联合主办的“2024数字低空大会”在深圳召开。会议围绕低空这一未来全面应用6G综合能力的典型场景,汇聚国内外院士、科研专家、产业领袖和企业代表,针对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的总体规划、低空经济的场景与需求、空地智联技术、相关标准以及技术/网络/应用/服务创新,通过主旨报告、主题演讲、圆桌论坛等形式交流探讨、智慧碰撞,激发协作活力,共商产业发展。 ![]() ![]() 低空经济仍面临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健进一步指出,低空经济作为三维立体交通、智慧城市新基建、数字经济新引擎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,但仍面临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 首先是总体规划与标准的缺失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,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,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较差。 二是场景需求与信息基础设施不匹配。比如低空飞行器、地面站、其他飞行器及用户终端的高效通信需求,在复杂多变的低空环境中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服务的需求,以及对低空飞行器进行全天候、全方位监测管理的需求等。 三是空地智联技术存在瓶颈。空地智联技术是实现低空高效运行的关键,然而目前存在明显短板。例如频谱资源矛盾突出,共享与安全控制难度大;部分关键技术尚未成熟,系统的稳定性、可靠性有待提高;监管平台涉及多个系统领域,集成难度大。 四是市场培育仍显不足。低空经济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,商业模式构建与盈利能力提升面临巨大的挑战,但内部对高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需求迫切。 技术和模式创新将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 李健认为,随着5G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有望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解决上述问题,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。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协同机制。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,进一步加强统筹。明确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、布局和时序,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;加快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制订,明确技术要求、建设规范和认证流程,提高标准建设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。 二是拓展应用场景,创新服务模式。深入挖掘应用场景,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普及,实现面向大众的低空运营场景,培养广泛的低空消费习惯,形成规模效应。 三是合理引入资本,促进产业发展。金融行业要加大对产业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支持,积极探索符合低空产业市场特征的金融模式,为培育低空经济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推动产教融合,加速产业创新。充分发挥高校、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,推动“政产学研用”融合发展,积极探索包括北斗、5G、6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应用,持续加强经济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,为低空经济的发展积累人才储备。 演讲的最后,李健表示:“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引领经济社会的新发展、新方向,让我们携手并进,共同开创低空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。”本文转发自飞行邦
文章分类:
行业新闻
|